020-8888888
网站首页 关于DG视讯网站 产品中心 新闻动态 成功案例 荣誉资质 联系我们
咨询热线
020-8888888
地址:上海市徐汇区淮海中路1469号
邮箱:

新闻动态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动态

四川青川:生态优良物产丰富,电商助力特产走出大山

发布时间:2024-11-12 11:56:53 点击量:

广元市青川县位于四川盆地北缘,早在唐代就因“水清秀美”而得名。这里群山环抱,山水相连,生态环境优良。良好的生态创造丰富的物产。青川县拥有“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”7个。这些农业特产也成为青川的名片。中网记者 伦晓轩 摄

1988年出生的赵海玲在青川县经营一家土特产销售公司。她利用电子商务模式在网上销售家乡的土特产。黑木耳、香菇、竹荪、蜂蜜、天麻……这些来自青川的土特产,如今通过网络走出四川,销往全国各地。中网记者 伦晓轩 摄

2008年,汶川发生特大地震,位于重灾区的青川县遭受严重破坏。今年,还在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就读的赵海玲上大三。地震的消息传来后,赵海玲一遍又一遍地拨打家人的电话,但始终无法接通。五天五夜后,电话终于接通了。经历了多日无法联系家人的痛苦和煎熬后,赵海玲毕业后第一个考虑的就是回到家乡与父母团聚。 2009年夏天,青川县灾后重建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。浙江省正在对口支援青川建设。整个县城就是一个大而喧闹的工地,大家都在努力重建家园。二十岁出头刚刚毕业的赵海玲深受启发,充满斗志,决定为家乡的重建贡献自己的力量。中网记者 伦晓轩 摄

大学时,赵海玲就通过网上销售产品开始了自己的生意。这次她把目光投向了家乡的土特产。为什么不通过网络销售青川特产呢?于是,2010年,赵海玲通过公司与农户牵线搭桥,开设了一家网店,销售青川山产品。赵海玲进山,挨家挨户收购蜂蜜、竹荪、木耳等当地特产,然后通过淘宝网店出售这些山产品。中网记者 伦晓轩 摄

大山青年创业故事_大山里创业_农村青年创业故事

青山带来了丰富的物产,但也带来了诸多问题:交通不便、物流不畅。创业之初,青川还没有快递。赵海玲只能赶每天早上6点的首班车,把货物放到车上运到成都,然后委托成都的一家快递公司发出去。正处于灾后重建时期的青川县经常出现停水、停电的情况。创业第一年,赵海玲住在简陋的钢筋屋里,连电脑都没有。她只能从县委党校政府暂住处借了一台电脑,每天工作的时间只有几个小时。中网记者 伦晓轩 摄

农村青年创业故事_大山里创业_大山青年创业故事

优质的商品和良好的信誉,让赵海玲的网店赢得了全国顾客的认可。 2010年9月,被阿里巴巴评为“年度十大网络企业”之一。 2011年,赵海玲开设实体店,开始线上线下结合。供货的农户数量也从最初的200余人发展到2000余人。中网记者 伦晓轩 摄

如今,赵海玲的公司每年可采购蜂蜜8000公斤、椴木和黑木耳6000公斤、竹荪1000公斤……各种农产品通过网络离开青川县,走进全国消费者的餐桌。国家。照片由受访者提供

赵海岭最初的商业模式是向农民收货,然后在网上销售。但挨家挨户收集山货的效率很低,不可能扩大规模。而且蜂蜜、木耳等山货受季节、气候影响较大。货源能保证吗?充足性也成为一个问题。照片由受访者提供

赵海玲带头建立基地,与周边农户形成了较为固定的合作供销关系。在青川县板桥乡红旗现代农业园区的木耳种植基地,农民投资木耳,公司将政府每根木耳1.5元的补贴转移到群众手中。农民们把收获的木耳卖给赵海玲的公司,一亩地的利润可以在15000元左右。中网记者 伦晓轩 摄

农村青年创业故事_大山里创业_大山青年创业故事

如果农民不想种木耳,可以在公园里打工,一天至少能挣80元。从种植到采摘木耳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,这可以解决当地很多农民的就业问题,包括留守妇女和附近的老人。中网记者 伦晓轩 摄

农村青年创业故事_大山里创业_大山青年创业故事

进入冬季,青川县马陆乡村民正忙着制作羊肚菌苗,准备播种。其中,不少是留守妇女和老人。从11月开始到明年1月,女性一天产菌能挣50元左右。等到五月才能收获羊肚菌。在赵海灵看来,公司和农户之间是完全平等的关系。农民为公司提供优质物资,公司让农民生产更加标准化,帮助他们将产品销往更多地方。 “我们不仅仅是和农民交易产品,而是把他们当作朋友,这个过程中也有情感的积累。”赵海玲说道。照片由受访者提供

养蜂人杨明是赵海玲的多年搭档,有十多年的养蜂经验。以前,杨明家每年能生产500多公斤蜂蜜。随着蜂箱数量逐渐增多,蜂蜜产量增加,但市场不开放,养蜂年收入只有1万至2万元。中网记者 伦晓轩 摄

如果想要增加蜂蜜的销量,仅仅依靠自己的零售量是不够的。 2010年,阳明成为第一个与赵海陵公司合作的“供应商”。借助电商优势后,阳明养蜂规模也不断扩大。从最初的20箱蜂箱,到现在的400多箱,现在每年至少能生产2000多公斤原生蜂蜜。养蜂一年可收入10万元左右。中网记者 伦晓轩 摄

大山青年创业故事_农村青年创业故事_大山里创业

这期间,杨明的想法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。他发动周边十几位村民加入养蜂队伍,还一起成立了养蜂合作社,从一个人致富到共同致富。中网记者 伦晓轩 摄

大山里创业_农村青年创业故事_大山青年创业故事

杨明向村民传授养蜂技术,赵海玲的公司负责回收蜂蜜,让蜂蜜生产更加标准化。每年杨明和其他养蜂人采蜜时,赵海灵和团队的同事也会全程参与。中网记者 伦晓轩 摄

每当收获的季节,赵海灵和几个同事就会开车深入青川的大山里。为了采集好的农产品,他们常常在山里徒步六七个小时。赵海灵的团队以年轻人居多,其中大部分是90后。像赵海灵一样,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留学结束后回到家乡创业。照片由受访者提供

同样是青川人的程琼瑶是赵海玲公司的员工,已经工作近五年了。程琼瑶看着公司从一家网店发展到现在,常常感叹年轻人创业的不易。在程琼瑶看来,赵海玲是一个非常和蔼可亲的人。她经常告诉大家,她现在所做的事情“会带来祝福”。虽然公司也需要一定的收入,但可以帮助更多的人。东西卖了,青川的特产也推销了,大家都很高兴。中国网记者 伦晓轩 摄

为了让产品更有销路,赵海灵的同事们经常在网上分享自己的故事,并在一些平台上普及农产品知识,比如如何更好地挑选蜂蜜、蜂蜜什么时候会结晶等。这也吸引了不少网友前来“观光”。中国网记者 伦晓轩 摄

在赵海玲看来,她和同事们做的不是“扶贫”,而是帮助农民适应市场发展规律,既能宣传青川的好东西,又能激励农民生产出更好的产品。产品、生产更加标准化。中国网记者 伦晓轩 摄

目前,已有1200户约3500名贫困人口在赵海灵的陪伴下脱贫致富。赵海灵连续几年被评为“全国农村青年致富领军人物”。赵海玲总是怀念小时候在乡村青山绿水间无忧无虑玩耍的时光。眼看着农村日益萧条,大多数年轻人外出打工,为了把“绿水青山”变成“金山银山”,她也在努力工作。中国网记者 伦晓轩 摄

Copyright © 2002-2024 DG视讯网站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 网站备案号:冀ICP备07016787号    网站地图